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月18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赴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遗址开展“钓鱼城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活动。

在上午座谈会上,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浩天与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事务中心领导就共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举行了挂牌仪式。申遗事务中心副主任沈刚为全体教师做了“千古钓鱼城”主题讲座,生动讲述了钓鱼城遗址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抵御外敌、守护疆土的历史故事,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日下午,全体教师到钓鱼城遗址实地参观学习。重点参观了护国门、九口锅遗址、宋代城墙等,结合蒙哥汗战败、南宋军民抗元等史实,深刻理解了钓鱼城“改写欧亚历史”的战略意义及古代军事智慧,直观感受南宋军民坚守36年的顽强意志与家国情怀,深化了对爱国主义精神与文化遗产保护价值的认知。

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教育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主动对接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通过把“社会大课堂”和“思政小课堂”有机融合,把优秀文化资源作为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广泛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系列活动,构建“看得见”的思政课、“听得进”的思政课、“有意思”的思政课,把“最难讲”变成“最精彩”,把“纸上谈”变成“实践行”,让“大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