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夫妻搭档科研之路的坚持与调整——在学校2022年人才科技大会上的发言

日期:2022-09-09   来源:科技产业部 人事处    作者:张拥军 陈爱平   编辑:曹中立   审核:易利华   发布:唐梦忆   点击:
审核 易利华 发布 唐梦忆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作为“医专新人”与大家分享交流我们夫妻搭档科研心路历程,希望能够对有志于科研工作的同事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2019年我和我爱人张拥军老师先后入职医高专。来校前我们先后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美国西北大学、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习和工作,主要从事传染病监测和病原分子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到校后我们面临的现状是:学校没有现成的研究平台,缺乏我们需要的科研资源,更不具备开展传染病病原研究必备的生物安全体系。我们俩没有选择所谓的“躺平”,也没有气馁,而是尽快找到科研切入点,开启在医高专新的科研之路。

首先,我们对科研定位进行了调整。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选择“核酸体外诊断试剂研发”作为主要的科研方向,同时开展“病原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一方面可以继续发挥我们原有专业理论、技术、实践的优势;另一方面研究对象不涉及活的有感染性的病原,可以在学校开展相关工作;此外,开展应用和应用基础类研究,更符合学校科研定位;最重要的是坚守了为国家传染病防控事业做贡献的“初心”。我想说的是,并不是只有年轻的同事才会遇到科研方向的迷茫,作为科研经验丰富的我们面对环境的改变也一样会陷入困境,但关键在于自我的坚持与调整。

在科研定位清晰后,我们跟学校领导进行了前期的充分沟通并得到了有效的支持。2020年4月正式向学校提出建设“核酸体外诊断研发”平台的申请,5月份校长办公会通过,20多天内就完成了实验场地建设,彰显了学校办事的高效率与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吴书记亲自到现场协调实验室场地,冯校长多次跟我们讨论技术的可行性。

为解决“无米下锅”的困境,我们积极与“重庆市疾控中心”“国家疾控中心”等单位,建立并保持合作共赢的关系,共同申报科研项目解决了科研资源问题。

另外,我们还持续在国内寻求合作机会。依托平台的研发优势,2021年我们学校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合申报科技部“国家新发突发传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正在评审中。经过胡部长引荐,我们与“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拟共同开展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疫病病原诊断试剂的研发。目前平台除了能够进行诊断试剂研发和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外;还可以开展核酸参比品研制、假病毒的研制以及早期肿瘤标志物筛查等研究工作。

为了促进平台的成果转化,加快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过程,我们紧密联系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了协同创新中心。包括江苏奇天、法国STILLA和江苏艾普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提升平台,我们联合重庆市疾控中心申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并获得立项。成功申报重点实验室让我们深有体会,平台一定要有明确的高水平研究方向,合作单位之间要优势互补,但更关键的在于双方都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记得申报重点实验室是在2020年暑假,项目标书需要学校盖章后提交。在炎热的夏天,不到半个小时朱校长就匆匆赶到学校签字。2021年5月团队张拥军老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中国疾控中心周报》(China CDC Weekly)上报道了全国首批感染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的输入病例及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与重点实验室良好合作密不可分。

入职学校两年以来,从最初的赤手空拳,到现在多个科研方向齐头并进,得益于学校领导的支持,也得益于人事处、科产部和医技学院各位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借此机会再次表达我们诚挚的感谢!也想借此机会跟年轻的、奋斗在科研路上的同道中人打打气。只要坚定信心,坚守不断探索未知、利国利民的初心,树立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干实事的决心,保持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恒心,都有机会建立起自己的科研方向与团队,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做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条:【教师风采】如何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在学校2022年人才科技大会上的发言

下一条:【教师风采】不忘初心 潜心育人 守望花开——在学校2022年人才科技大会上的发言

关闭

版权所有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渝ICP备11007800-1号 渝ICP备11007800-2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345号

联系方式:61969012(党政办)61969001(招生办)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82号